广告

自恋者的对象恒常性

自恋者经常在他们的对话者——无聊、僵硬和怨恨——身体离开或精神中断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交谈(更确切地说,是说教)。他们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在空谈了好一会儿了。当他们被配偶、朋友、同事、媒体、粉丝或观众抛弃或回避时,他们同样会感到震惊。

这种反复出现的惊讶的根源是自恋者对对象的反常的恒心。

根据伟大的发展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Margaret Mahler)的说法,在24到36个月大的时候,婴儿终于能够适应母亲的缺席(通过找到合适的替代品来代替母亲的存在)。它知道她会回来,并一次又一次地相信她会回来。

母亲的心理形象被内化为一个稳定、可靠和可预测的对象。随着婴儿的时间感和语言技能的发展,他们对延迟的满足变得更加免疫,对不可避免的分离更加宽容。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同意马勒的观点,并创造了“物体恒常性”(object constancy)一词来描述她观察到的动态。

与马勒相反,另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丹尼尔·斯特恩(Daniel Stern)提出,孩子天生就有自我意识:

“婴儿从出生起就开始体验自我涌现的感觉。它们被预先设计为能够意识到自我组织过程。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完全的自我/他人不区分的时期。在一开始或婴儿期的任何时候,都没有自我和他者的混淆。

他们被预先设计成对外部社会事件有选择性地做出反应,从未经历过类似自闭症的阶段。

在2 - 6个月期间,婴儿将自我的核心意识巩固为一个独立的、有凝聚力的、有界限的物理单元,并在时间上有自己的能动性、情感和连续性。没有类似共生的阶段。事实上,与他人结合的主观体验只有在核心自我和核心他者存在之后才会发生

但就连斯特恩也承认,相对于新生的“自我”,存在着一个截然不同的“他者”。

病态自恋是对缺乏联系和不正常依恋的反应(Bowlby)。自恋者的对象关系是幼稚和混乱的(Winnicott, Guntrip)。许多自恋者根本没有心理对象恒常性。换句话说,他们中的许多人不觉得别人是善良的、可靠的、有帮助的、稳定的、可预测的和值得信赖的。

为了弥补这种与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交往的能力(或意愿)的缺乏,自恋者发明并塑造了替代对象或代理对象。

这些是有意义或重要他人的心理表征(自恋供应的来源)。它们与现实几乎没有关系。这些意象是虚构的,是虚构的作品。他们回应自恋者的需要和恐惧——而不是他们声称要代表的人。

自恋者内化这些柔韧的表象,操纵它们,并与它们互动——而不是与原始事物互动。自恋者完全沉浸在他的世界里,与这些“雕像”交谈,与这些替代品争论,与这些代理人订立契约,被他们崇拜。

因此,当他面对真实的人,面对他们的需求、感受、偏好和选择时,他会感到沮丧。

因此,典型的自恋者会避免与配偶、孩子、朋友和同事进行任何有意义的对话。相反,他编造了一个故事,这些人——以精神化身为代表——钦佩他,发现他迷人,热切地希望帮助他,爱他,或怕他。

这些“化身”与他的亲戚和朋友对他的真实感觉几乎没有关系。在自恋者的故事中,主人公们并没有包含关于他的妻子、子女、同事或朋友的真实数据。它们只是自恋者内心世界的投射。因此,当自恋者面对现实时,他拒绝相信和接受事实:

“我妻子一直都很配合——她最近怎么了?”

(她从不合作——她是顺从的或被吓得屈服的。但自恋者没有注意到,因为他从来没有真正“看到她”。)

“我儿子一直想追随我的脚步——我不知道他被什么迷住了!”

(自恋者可怜的儿子从未想过要成为律师或医生。他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演员或艺术家。但自恋者并没有意识到。)

“我的朋友们以前听我讲故事时都欣喜若狂——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现在不这么做了!”

(起初,他的朋友们礼貌地听着这位自恋者没完没了的咆哮和胡言乱语。最后,他们一个接一个地退出了他的社交圈。)

“我曾受到媒体的钦佩,现在却一直被忽视!”

(起初,自恋者是人们嘲笑和病态迷恋的对象,后来新鲜感逐渐消失,媒体开始关注其他自恋者。)

困惑、受伤、无知——自恋者会随着每一次自恋的伤害而越退越远。最后,他被迫选择了一条妄想的出路。



下一个:回到《爱乐之城》给自恋者第二次机会

APA的参考
Vaknin, S.(2008年1月1日).《自恋者的对象稳定性》,HealthyPlace。检索于2023年1月2日,从//www.5wetown.com/personality-disorders/malignant-self-love/narcissists-object-constancy

最后更新:2018年7月3日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