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自恋者能拥有有意义的人生吗?

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场景。我们发明、采纳、被我们自己引导,并根据我们的个人叙述来衡量自己。这些通常与我们的个人历史、偏好、能力、局限和技能相称。我们不可能创造出一种与我们自身极不同步的叙事。

我们很少通过与我们能够合理预期的目标不相关的叙述来判断自己。换句话说,我们不太可能故意挫败和惩罚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叙述也会发生变化。它的一部分实现了,这增加了我们的自信,自我价值感和自尊,让我们感到满足,满足,与自己和平相处。

自恋者他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个人叙述。这种选择可能是由一个虐待狂和可恶的主要对象(比如一个自恋、专横的母亲)强加和灌输的——也可能是自恋者自己受折磨的心理的产物。自恋者对自己的期望不是现实的,而是浮夸的幻想。后者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它们是难以捉摸的、不断后退的目标。

这种持续的失败(浮夸鸿沟)会导致焦虑(一阵阵的悲伤)和损失。从外部观察,自恋者被认为是古怪的,容易产生幻觉和自我错觉,因此缺乏判断力。

焦虑——自恋者对自己不可能的要求的苦果——是痛苦的。渐渐地,自恋者学会通过完全避免结构化的叙述来避免它们。生活中的失望和挫折使他明白,他那特定的“品牌”不现实的叙述不可避免地导致沮丧、悲伤和痛苦,是一种自我惩罚(由他的虐待狂、刻板的超我强加给他的)。

这种持续不断的惩罚还有另一个目的:支持和确认自恋者童年早期的主要对象(通常是他的父母或照顾者)做出的负面判断(现在是他的超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例如,自恋者的母亲可能一直坚持认为自恋者是坏的、腐朽的或无用的。当然,她不可能是错的,自恋者的内心对话。甚至提出她可能错了的可能性也证明她是对的!自恋者觉得有必要通过确保自己确实变得糟糕、腐朽和无用来验证自己的判断。

然而,任何一个人——无论多么畸形——都不能没有故事。自恋者发展循环的、特别的、间接的和奇妙的“生活故事”(偶然叙事)。他们的作用是避免与现实(经常是令人失望和失望的)对抗。因此,他减少了焦虑的次数和它们的强度,尽管他通常无法避免自恋周期(见FAQ 43).

自恋者为适应自己不正常的叙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空虚、存在主义的孤独(他与其他人类没有共同的精神基础)、悲伤、漂泊、情感缺失、情感陈词滥调、机械化/机器人化(缺乏灵气,用荣格的话说就是多余的角色)和无意义。这助长了他的嫉妒和由此产生的愤怒,并放大了EIPM(情绪介入预防措施)-见论文第八章

自恋者会患上“太容易-太难”综合症:

一方面,自恋者的生活是难以忍受的困难。通常情况下,他所取得的为数不多的真正成就应该会减轻这种显而易见的严厉。但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全能感,他被迫将这些成就“降级”,称它们“太容易了”。

自恋者无法承认他曾努力实现过什么,并通过这一坦白粉碎了他那浮夸的虚假自我。他必须贬低自己的每一项成就,让它看起来是日常琐事。这是为了支持他支离破碎的人格的梦境性质。但这也使他无法获得通常伴随目标达成而来的心理上的好处:自信心的增强,对自己能力和能力的更现实的自我评估,自我价值感的增强。

自恋者注定要在环形迷宫中漫步。当他真正取得成就时,他会贬低它,以增强自己的全能、完美和卓越感。当他失败时,他不敢面对现实。他逃到了没有故事的地方,那里的生活只是一片毫无意义的荒地。自恋者虚度光阴。

但自恋是什么感觉?

自恋者经常焦虑。它通常是无意识的,就像挥之不去的疼痛,是永久的,就像浸泡在凝胶状液体中,被困和无助,或者像DSM所说的那样,自恋是“无处不在的”。然而,这些焦虑从未消散。自恋者担心的是特定的人、可能发生的事件、或多或少看似可信的场景。他似乎总能想出这样那样的理由来让自己担心或生气。

积极的过去经历并不能改善这种成见。自恋者认为世界是充满敌意的,是残酷专制的,是不祥的逆反者,是狡诈的,是冷漠无情的。自恋者只是“知道”这一切会以糟糕的方式结束,而且没有好的理由。生活好得让人难以置信,坏得让人难以忍受。文明是一种理想,它与理想的偏差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自恋者是无可救药的悲观主义者,出于自己的选择而无知,对任何相反的证据视而不见。




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一种广泛性焦虑。自恋者害怕生活,害怕人们对彼此的所作所为。他害怕自己的恐惧以及恐惧对他的影响。他知道自己是这场游戏的参与者,而这场游戏的规则他永远无法掌握,而他的存在也岌岌可危。他不相信任何人,不相信任何东西,只知道两个肯定的事实:邪恶的存在和生活是无意义的。他相信没人在乎。

这种存在主义的焦虑弥漫在他的每一个细胞,是返祖的和非理性的。它没有名字,也没有肖像。就像每个孩子卧室里关着灯的怪物。但作为大脑自恋者那样理性化和理智化的生物,他们会立即给这种不安贴上标签,解释它,分析它,并试图预测它的爆发。

他们把这种有毒物质的存在归因于某种外部原因。他们将它设定在一个模式中,将它嵌入一个环境中,将它转化为存在的巨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因此,他们将分散的焦虑转化为集中的担忧。忧虑是已知的、可测量的量。他们有可以解决和消除的原因。它们有开始也有结束。它们与名字、地点、面孔和人联系在一起。是人类的担忧。

因此,自恋者将他的恶魔转化为强迫性的记录在他的真实或精神日记中:检查这个,做那个,采取预防措施,不允许,追求,攻击,避免。自恋者将自己的不适和应对的尝试仪式化。

但是,这种过度的担忧——其唯一的目的是将非理性的焦虑转化为世俗和有形的——是偏执的东西。

因为,如果不是把内部的分裂归咎于外部的迫害,不是把外部的恶意分子分配给内部动乱的假象,那偏执又是什么呢?偏执狂试图通过非理性地坚持理性来缓解自己的排尿。他说,事情如此糟糕,主要是对自己说,因为我是一个受害者,因为“他们”在追捕我,我被强大的国家、共济会、犹太人或附近的图书管理员追捕。这是一条从焦虑的乌云,穿过忧虑的灯柱,到偏执的黑暗吞噬的道路。

妄想症是对焦虑和攻击的防御。在偏执狂的状态下,后者是向外投射的,在ima上把别人钉在十字架上。

焦虑也是抵抗攻击性冲动的一种防御手段。因此,焦虑和偏执是姐妹关系,后者只是前者的集中表现形式。精神障碍者通过焦虑或变得偏执来防御自己的攻击倾向。

然而,攻击性有多种伪装,不仅仅是焦虑和偏执。无聊是它最喜欢的伪装之一。就像它的关系一样,抑郁、无聊是一种向内的攻击。它可能会把无聊的人淹没在不作为和精力耗尽的原始汤中。它是快感缺乏症(剥夺快乐)和烦躁症(导致深刻的悲伤)。但它也具有威胁性,也许是因为它让人联想到死亡。

毫无疑问,自恋者在无聊的时候最担心。自恋者具有攻击性。他引导自己的攻击性并将其内化。他把自己瓶装的愤怒当作无聊。

当自恋者感到无聊时,他会以一种模糊而神秘的方式感到厌倦的威胁。焦虑随之而来。他急于建造一座智慧的大厦来容纳所有这些原始的情感和它们的变体。他确定了外部世界的原因、原因、影响和可能性。他建造的场景。他旋转的叙述。因此,他不再感到焦虑。他已经确定了敌人(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现在,他不是焦虑,而是担心。或偏执。

自恋者通常给人的印象是“懒散”——或者不那么宽容地说:懒惰、寄生、溺爱和自我放纵。但是,就像自恋者通常那样,表面现象是骗人的。自恋者要么是被强迫驱使的成功人士,要么是长期碌碌无为的废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未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其潜力和能力。许多人甚至不愿走现在的标准道路,比如学位、职业或家庭生活。

自恋者的成就与他的浮夸幻想和膨胀的自我形象之间的差距——浮夸差距——是惊人的,从长远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它给自恋者对现实的把握和贫乏的社交技能强加了繁重的紧迫任务。这迫使他要么隐退,要么疯狂地“收购”——汽车、女人、财富、权力。

然而,无论自恋者多么成功——他们中的许多人最终都是悲惨的失败者——自大的鸿沟永远无法弥合。自恋者的虚假自我是如此的不现实,他的超我是如此的虐待,以至于自恋者无法从卡夫卡式的审判中解脱出来,那就是他的生活。

自恋者是自己惰性的奴隶。有些自恋者永远在向更高的山峰和更绿的牧场加速前进。另一些人屈服于麻木的日常活动,消耗极少的能量,并捕食脆弱的人。但不管怎样,自恋者的生活是失控的,任由无情的内心声音和内在力量摆布。

自恋者是单状态机器,被设定为从他人那里获取自恋供给。为此,他们很早就开发了一组不可变的例程。这种重复、无法改变和僵化的倾向限制了自恋者,阻碍了他的发展,限制了他的视野。再加上他强烈的权利意识,他内心深处对失败的恐惧,以及他总是想让自己与众不同,又想让别人觉得他是独一无二的——而他的结果往往是不作为。




成就不足的自恋者逃避挑战,逃避测试,逃避竞争,回避期望,逃避责任,逃避权威——因为他害怕失败,因为做其他人都做的事情会危及他的独特性。因此自恋者明显的“懒惰”和“寄生”。他的权利意识——没有相称的成就或投资——激怒了他的社会环境。人们往往把这种自恋者视为“被宠坏的孩子”。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度成功的自恋者寻求挑战和风险,激发竞争,美化期望,积极争取责任和权力,似乎拥有一种可怕的自信。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人是“有创业精神”、“胆大”、“有远见”或“专横”的。然而,这些自恋者也会因为潜在的失败而感到屈辱,被一种强烈的权利信念所驱使,努力成为独特的,并被视为独特的。

他们的过度活跃只是后进生不活跃的另一面:和后进生一样荒谬,一样空虚,一样注定流产和耻辱。它往往是无菌的或虚幻的,都是烟雾和镜子,而不是实质。这种自恋者不稳定的“成就”总是会被拆散。他们经常在法律或社会规范之外行事。他们的勤奋、工作狂、野心和承诺都是为了掩盖他们在生产和建设方面的基本无能。他们的生活是黑暗中的一声哨子,是一种伪装,一种波将金式的生活,一切都是假象和雷声。

关于羞耻的哲学评论

自大差距是自我形象(自恋者感知自己的方式)和与现实相抵触的线索之间的差异。夸大和现实之间的冲突越大,差距越大,自恋者的羞愧感和罪恶感也就越大。

羞耻有两种:

自恋羞耻感——这是自恋者对自大差距(及其情感关联)的体验。主观上,它被体验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无价值感(自我价值的失调调节是病态自恋的症结)、“隐形”和荒谬。病人觉得自己可怜而愚蠢,应该受到嘲弄和羞辱。

自恋者会采取各种防御措施来对抗自恋羞耻感。他们会产生上瘾、鲁莽或冲动的行为。他们否认、退缩、发怒,或从事某种(当然是无法达到的)完美的强迫性追求。他们表现出傲慢和裸露癖等等。所有这些防御都是原始的,包括分裂、投射、投射性识别和智能化。

第二种羞耻感是自我关联的。这是自恋者夸大的自我理想和他的自我或自我之间差距的结果。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羞耻概念,在Freud [1914], Reich [1960], Jacobson [1964], Kohut [1977], Kingston [1983], Spero[1984]和Morrison[1989]的著作中得到了广泛的探讨。

我们必须明确区分与内疚(或控制)有关的羞耻和与从众有关的羞耻。

罪责是一种“客观”可确定的哲学实体(给予有关社会和文化的相关知识)。这是上下文相关的。它是其他人的一个潜在假设的衍生,即道德代理对世界的某些方面施加控制。这种被代理人假定的控制将罪责归于它,如果它以一种与流行的道德不相称的方式行动,或避免以一种与他们相称的方式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羞耻是实际发生的可避免结果的结果——将罪责归咎于行为错误或不行动的道德行为人。

但是,我们必须把内疚和内疚的感觉区分开来。内疚是事件。内疚的感觉可能先于它们。

内疚感(以及随之而来的羞耻感)可以是预期的。道德主体认为他们控制着世界的某些方面。这使他们能够预测他们意图的结果,并因此感到内疚和羞耻——即使什么都没有发生!

内疚是由恐惧和焦虑组成的。恐惧与道德代理的行动或不行动的外部、客观、可观察到的后果有关。焦虑与内在后果有关。它是自我失调的,威胁着道德主体的身份,因为“道德”是道德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化罪恶感会导致羞愧反应。

因此,羞耻与内疚有关,而不是内疚本身。重申一下,内疚感是由他人对外部结果的反应和预期反应决定的,比如可以避免的浪费或可以避免的失败(恐惧成分)。罪恶感是道德主体自身对内部结果的反应和预期反应(无助或失去假定的控制,自恋伤害-焦虑成分)。

还有与从众相关的羞耻感。这与自恋者对“他者”的感觉有关。同样,它也包含恐惧(他人对他者的反应)和焦虑(自己对他者的反应)的成分。

与内疚相关的羞耻感与自我相关的羞耻感相联系(也许是通过类似于超我的心理构造)。与从众相关的羞耻感更接近于自恋型羞耻感。



下一个:自恋者概述

APA的参考
Vaknin, S.(2008年11月6日).《自恋者能拥有有意义的人生吗?》, HealthyPlace。于2022年9月9日从//www.5wetown.com/personality-disorders/malignant-self-love/can-the-narcissist-have-a-meaningful-life检索

最后更新日期:2018年7月3日

医学上的审查,哈利克罗夫特,医学博士

更多信息